奔赴西部点亮微光,这位华师姑娘的选择为了谁?
千里烟尘书香近,异乡耕耘报国情
她勤于学业,砥砺前行
大学期间参加多项比赛并取得优秀成绩
先后获评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共青团干部、
校百生讲坛优秀主讲人、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她心怀梦想,传递爱与希望
入选华师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
赴贵州省余庆他山中学支教
她是中共党员,物理学专业2020届本科毕业生
周羽晨
愿做渺小星辰
以微光点亮微光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自述
倾听她的支教故事
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这是整个“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口号,也是历届华师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们代代肩负的使命。
2020年8月,华中师范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的22名志愿者们陆续启程分赴贵州余庆、云南牟定、湖北咸丰、新疆博乐和新疆第五师兵团,开启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无论他们将去往哪一个被需要的地方,这群心中有光的华师学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青春中奋斗,传递梦想与希望。根据需要,我被安排到贵州余庆县他山中学。
启程
奔赴他山行旅
从踏上贵州这片土地时起,我的支教生活真正开始了。光荣而幸运的是,能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和华师的三位伙伴们一起投身于贵州的教育扶贫工作中。
我服务于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他山中学,学校所有建筑都是红色的,在这个不大的县城中十分醒目,像是阳光所处,希望所在。
在这里,我们分别肩负着高二政治,高一英语、数学、物理的教学工作,以及学校团委、外宣中心的行政工作:站稳教学一线,教授学生知识,组织并宣传各项活动,记录学生成长,描绘他山画卷,书写靓丽青春。而我,是一名外宣工作者,更是高一四个班的物理老师。
启程前朋友问我这一年的计划,我说希望不放弃任何学生。因为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才能真正体现青年志愿者的价值。
得益于脱贫攻坚战的持续推进,这里家庭困难的学生人数已大幅减少。然而,家长外出务工、单亲家庭的情况却非常普遍。
“左护法前来告别,谢谢你没放弃过我”,这是期末分班时一个要读文科的学生所说。由于对物理不重视,他常常在课上睡觉,为此我特别任命他为“左护法”,每节物理课都要坐在我的左边认真听。
分班前的合影
还有一名踢足球的特长生,叮嘱他来补落下的课程时,他惊讶了好一会儿。“老师这里真暖和”,因为担心他刚踢完球着凉,我都会提前把空调打开,他也苦笑着跟我说:“这是我第一次进办公室不是因为成绩不好来挨骂,以后我会鼓起勇气来问问题的!”
学生写的悄悄话
“我爸爸还有一个小孩,我什么样都无所谓”,这是第一次物理考了六分的男孩告诉我的。通过和班主任沟通,我们尽力邀请到了他外出打工的家人与他面对面谈心。
同时,我以我的大学生活鼓励他畅想未来,为自己负责。两个星期后,他的物理进步了十五分。这十五分,是一个少年主动迈向自己未来的第一步。
对于一名一打上课铃就发呆、写作业抄答案的学生,我花了三节晚自习的时间,一点点讲解他不会的知识点、督促他学习。临走时他问我:“老师,明天还能来找你问问题吗,我以后想好好学习。”
从自我放逐到积极上进,这一路的过程不可不谓艰难,但这个转变我终用真心守到了。在这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我所教两个班的物理成绩也在同类16个班级中排名第1、第2名。
“我未来就是去搬砖的命”“走出去?最多到贵阳”这是我常能听到的话。“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扶志”,在他中,学业和思想都是必须重视的内容。
为开拓学生视野、引领学生思想,我们贵州分队的伙伴们一起组织开展了主题团课、博雅大讲堂、云贵书信交流等系列活动。
主题团课
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我们的队长余逸飞从抗美援朝的历史故事与蕴含精神出发,开展了主题为《山河已无恙 今夕请当归——纪念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第一次团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文明”也被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提出,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对培养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的意义十分重大。因此,我的队友邹译槿围绕文明礼仪是什么、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和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三个方面开展了主题为《文明有礼,文明有你》的主题团课。
“立德树人 责任至上”是他中校训,趁着团课的机会,我从校训出发,以《增强责任心 提高执行力》为主题,深入讲解了武汉面临新冠疫情时,90后医护主力军的个人事迹,希望同学们认识到自己即将成年,做新时代有本领、有担当的优秀青年。
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学生养成环保理念,我的队友张叶晔主讲“做好垃圾分类 共创文明新风”主题团课,从垃圾分类的意义、怎样进行垃圾分类、推行垃圾分类所体现的发展理念等方面进行介绍,结合趣味视频、顺口溜等形式帮助学生们理解。
博雅大讲堂
博雅大讲堂是我校研支团在他中创设的第二课堂,起到了引领学生思想、拓展学生视野的作用。在余庆县,人们都用方言交谈,很多学生也不愿说普通话。但方言常常会影响地区与外部的交流,这一障碍也会成为制约扶贫开发的重要因素。所以,普及普通话,对脱贫后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为此,我以《语言艺术的魅力》为主题,从声韵母、朗诵演讲、绕口令、曲艺等形式出发,结合支教地实际,向同学们讲解了如何在平时练习发音,并希望他们都能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这场讲座后,每当课上有同学用方言回答问题,其他人便会自发地齐声提醒他:“请说普通话!”而随着新时代“互联网+教育”的优势逐步凸显,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进入教与学过程,线上课堂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为推动支教地素质教育发展,创新第二课堂开展形式,探索发展“高校-支教服务地学校”协同育人模式,我们贵州分队邀请了来自华中师范大学“飞书伴学,五育成材”——素质课程推广项目的志愿者通过线上课堂的形式主讲《由新冠肺炎谈细菌病毒》。
这次讲座结束后,参与的同学们也纷纷表示:“希望以后还能接触更多的志愿者大哥哥大姐姐,听他们讲讲故事。”
我们也期待能有更多的华师学子来与西部地区的孩子们进行交流,带领他们认识外面的世界,普及更多的知识,挥洒热血,种下希望。
“笔墨守望·飘向远方”书信交流
在华师研支团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贵州省余庆县他山中学和云南省牟定县华中师范大学牟定附属中学的青少年们通过书信进行交流,抒发内心想法与困惑,缓解学习的压力。
活动通知一经发布,我便收到了很多学生的申请书,纸上阐述着他们对外面世界的憧憬与向往。
除他山中学外,还有一个群体需要我们的帮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学龄儿童。
自脱贫攻坚战号角吹响以来,县政府全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为解决安置点学龄儿童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难题,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远大志向,我们常常来到这里进行主题教育。
某次课上,在带领孩子们了解中国梦的意义后,他们纷纷谈起自己的中国梦:“我想坐上老师讲的神舟飞船,当宇航员探索宇宙”“我想像老师讲的医生一样治病救人”……
孩子们积极分享自己的中国梦
和孩子们过冬至
从“志立怅”到“尝立志”再到“立长志”,教育扶贫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带着西部地区的孩子们走向希望的彼端。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于我而言,我愿做一颗渺小的星辰,在贵州这片天空上点亮自我,不与日月争辉,却能暖人心魂。
我也期盼着,在我的努力下,能够点亮更多的微光。像一道耀眼的闪光,划破蓝天,祖国黔中有一颗颗璀璨的星辰从天际冉冉升起。
身体力行勤浇灌,支教花开别样红
希望未来的她
继续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用自己的力量
为更多的人带去光亮
华中师大宣传部舆情与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杨琪 刘肖涵
内容来源: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审校:曹世生
投稿邮箱:huadaguanwei@163.com
欢迎大家积极来稿